在QQ、微信等社交软件普及的今天,人们使用笔的频率越来越少,更别提静下心来写一封信。大家或许不曾想过,在快节奏的生活中,收到一封来自未知的信件。信中是一笔一划写就的文字,或心情或感想或生活琐碎。无论内容,笔尖下流动的,是文字的温度。
2018年11月7日至11月14日,临港五校(上海电机学院、上海电力大学、上海建桥学院、上海海洋大学、上海海事大学)心理健康协会主办了名为“信信相印,见字如面”的联谊活动。我校由机械学院心协和商学院心协承办。
五校近200名同学进行了一一随机配对,交换书信,其中我校共有50名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同学参与。每位同学在一周的时间内拥有了三次收取远方来信,读来笔触皆有温度的奇妙体验。
我校同学自11月初陆续报名后,便开始认真酝酿写信的内容。有的介绍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日常生活;有的倾诉了那些不愿或不敢说出的小情绪;有的分享了最近看的一本好书、一部电影;有的谈了自己对未来的希冀,以及长久以来坚守的信仰。于11月7日下午5点,同学们将信送到一食堂一楼ATM机旁。信中是满满的真情实意,带着对收信人的好奇,带着对回信的期待。
当晚七点半,五校的信使们随机交换了各自学校的信件,与11月8日中午12点,同学们取走了来自异校陌生人的第一封信。与此同时,除我校外的临港四校参与者也都收到了来自我校同学的信。
同学们用一天的时间给异校的小伙伴回了信,于11月9日下午5点送到一食堂一楼。从信封的厚度可以看出一些同学写了好几页纸。虽然小伙伴的面貌甚至性别都是未知,但从来信中透露着他/她的兴趣、他/她的烦恼、他/她想倾诉的任何事。各校同学对于彼此的好奇心越来越强,只希望能够在信中表达更多自己的想法。
五校工作人员交换信后,在第二天中午12点,同学们各自收到了来自远方的第二封信。这封信便是对自己第一封信的回应。
经过了两次收信与回信,同学们与异校小伙伴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,有的发现与对方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,有的发现在同一件事上有着相同的价值观,有的从回信中收获了安慰与好的建议。在最后的第三封信中,同学们选择了留下或不留下自己的姓名及联系方式。留下联系方式的同学,今后可以时常聊天,成为朋友,甚至成为密友;没有留联系方式的同学,却留下了神秘,将此次心灵的对话永藏心底。
最后一封信大家用了两天的时间去构思,11月12日中午送来的信中,有的信封重重的、厚厚的。工作人员出于好奇,询问后得知原来信封中被放进了书签、挂件之类的小礼物,在这最后一封回信中,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记。
三次送信与收信结束后,本校参与的部分同学写下了对此活动的感想:
“这次活动让我找到了一个树洞,虽然没有回声,但我已经给自己找到了答案。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。希望你我都能够被世界温柔以待。”
“这次活动我个人觉得很有意义,特别每次等待回信,还有回信的时候,思维、精神都会放松,祝心协越办越好。”
“你们的出发点是很好的,见字如面,让学生回归自我,以执笔书信的方式重新寻找过去的那种美好。”
在这次活动中,同学们收获了写信的新鲜感及等待回信的焦急感,而与陌生人经由文字的邂逅,更带来了别样的感受。同学们或是倾诉了内心的烦恼,或是分享了快乐,每个人都收到了来自他人的回应。虽然同学们互不相识,思想与灵魂却有了交集。也许都只是每个人生命中的过客,但这份君子之交,平淡而隽永。